近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热区瓜菜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OP期刊)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 “Genotype-dependent apoptotic responses to cyantraniliprole exposure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Insights from statistical modeling and molecular validation”。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刘诗颖,通讯作者为我院范咏梅教授。研究同时得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马爱军研究员的大力支持。
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热区瓜菜害虫防控的新型农药,但其潜在环境风险和对水生生物的毒理作用尚未被充分认识。本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结合多元统计建模(SSP、AMMI、GGE biplot)与分子毒理学手段,系统揭示了该农药在暴露时间、浓度、基因型及其复杂交互作用下的凋亡效应差异,并筛选出 TNF-α、P53、Caspase-8、Bax 和 Puma 等关键分子作为早期毒理学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为农药减量增效与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Fig. 1. Cyantraniliprole-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and apoptosis in zebrafish larvae at 72 hpf.
论文的发表为我院在农药绿色防控和水产环境毒理研究方面带来了新的进展,并为农药安全使用和瓜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图文:范咏梅,审核:王睿)